首页 人大要闻 机构设置 监督工作 重大事项 人事任免 通知公告 街道人大 人大代表信息库 法律法规 制度创新 人大知识
文明单位创建
当前位置:首页/文明单位创建
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
[作者:五华区人大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9-06-12 10:20来源:昆明市五华区人大]

由中共中央宣传部、全国妇联主办的“最美家庭讲好家训”万场巡讲工作经验交流会25日在徐州市举行。会议强调,按照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》的部署,大力弘扬优良家风家训,推动家庭美德建设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、在亲情中升华。 

  所谓家训,是指在传统宗法社会里,父母用以训诫子孙的立身治家之言。追溯家训的起源,大概是在“同姓从宗合族属”的血缘实体——宗族组织出现后,伴随着宗法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。家训的教条一般是符合传统道德存在的,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,严格来讲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而已。今天,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引导或教育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,家长平时的举止言行直接影响孩子未来成长。比如教育孩子们在家里就餐应遵从家规,吃有吃相,坐有坐相,礼貌待客,不可无视父母、长辈和客人,不可边吃边玩,不可浪费粮食。平时要孝顺父母,懂得感恩,珍惜幸福生活,遵从父母教导,出门进门要和父母打招呼,不可忘恩,不可与父母顶撞、狡辩或者无理取闹,等等。这些都是家训的组成部分。家长的教育不在于给孩子铺路,而在于为孩子成长指明方向,而家规、家训就能起到这样一个导航和引领作用。 

  制定家训或家规是我国自古以来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。若从孔夫子庭训儿子孔鲤算起,可以说源远而流长,博大而精深。古代的家训,是作为一个礼仪文化的范畴,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家族领域和家庭关系上的体现。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不鲜见,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。比如,明末清初的学者朱用纯,按朱熹的教导写给自己后代的家教名作《朱子家训》和《颜氏家训》,等等,这些都是有名的家训范例和著作。名臣曾国藩之家训最著名的有四条:一曰慎独则心安,二曰主敬则身强,三曰求仁则人悦,四曰习劳则神钦,影响了许多后人和家庭教育。古代的家训,衍生到今天,已经形成了一种家训文化,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传统家训内容丰富,概括精辟,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,跟儒家思想有一致性、血缘性、等级性、和谐性、封闭性,又随着时代变迁,形成了今天的一种文化体系和组成部分。比如,崇尚道德,尊老爱幼,男女平等,处世文明,礼貌待人,敦里睦邻,等等,这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,已经融入今天新的道德领域建设中,成为今天社会传统文化和精神食粮。此类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,已经是“家家之训”,逐渐形成家家之风,家家之礼。 

  俗话说,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一丝一缕,应念物力维艰”。对于哪些家训需要继承,哪些需要摒弃的,应该结合现实,根据现在情况,进行选择,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,对传统家训文化,应予批判地继承,其精华部分可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借鉴和利用,做到“古为今用,为我所用”,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今天,脍炙人口、朗朗上口的家训,已经是“家家之训”,逐渐形成家家之风,家家之礼,家家之福。好的家规、家训能起到一个导航和引领作用,让家长少操心、少费心、少担心。有了好的“家训”家风,家中万事才能更兴顺。 

  家训,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咱们老祖宗的规矩和传统。只有将这些优良之风传承下去,我们的家庭才会更加美满和幸福,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和稳定。

(转自中国文明网)